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2021年05月14日專欄)全球飲品膠樽數量之多,已經成為全球監察海洋塑膠垃圾的重要指標;在多少個無人灘岸,我們目睹過「(膠)樽橫遍野」的亂象。這許許多多遭人遺棄的飲品膠樽中,有歷經數十載風霜雨露的,縱使招紙脫落,瓶身依然完好無缺。畢竟,塑膠分解過程緩慢,「你化佢都未化」。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若果膠樽會說話,那些故事大概能說上很久、很久。

(2021年05月15日 評論)香港飲品膠樽回收率低得卑微,預計僅得約2%,意味絕大部分的膠樽,最終落入堆填區和郊野自然。面對膠樽垃圾之患,環保署官員反覆催眠大眾,聲稱只要提供每個膠樽1角回贈,便有足夠的市場吸引力,但此議惹來負評如潮。有心水清的聽眾在電台phone in節目中直言:「1毫子跌咗都未必執返。」

(2021年5月13日 新聞稿) 環保署膠樽生產者責任制公眾諮詢(下稱公眾諮詢)下周五 (5月21日) 結束,五個環保團體發佈《市民對膠樽生產者責任制意見調查》,結果發現,署方提議的「回贈一毫」方案,僅得四成市民支持 (即能夠吸引市民回收膠樽),其具吸引力的說法「不攻自破」。環保團體指出,按樽制是國際行之有效的做法,以一元為起點,預料回收率可提高至七成以上,呼籲市民踴躍提交意見。

(2021年04月30日專欄)話題紀錄片《深海陰謀》(Seaspiracy)三月下旬登場,旋即搶佔Netflix多個市場的收視Top 10。看過的觀眾,或會為舌尖上的魚肉深感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