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及政策評論 Press Release & Policy Opinion

(2021年06月28日專欄)有大學學者為膠樽水生意「算帳」:一瓶B字頭品牌的五百毫升膠樽水,超市零售價約4.5元,賣二千支(一千公升)就有九千元進帳。你可知道生產商向水務署購入一千公升食水要付多少錢嗎?答案是4.58元。簡單說,二千支膠樽水的淨水市價,竟是食水價格的1,965倍;換個方式來說,賣一瓶膠樽水的收入,差不多抵得上一千瓶的食水成本。

(2021年06月11日專欄)這又是一個大衛扳倒歌利亞的故事。故事的一方是投資基金「一號引擎」(Engine No. 1), 以手上僅有埃克森美孚0.02%的微薄股份,要求曾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石油巨企往低碳能源轉型,以祈在綠能浪潮中存活下去。

(2021年05月29日 評論)本周三(26日)可說是石油巨擘的「黑色星期三」: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蜆殼(Royal Dutch Shell)被荷蘭法院判定敗訴,須於2030年前大幅削減45%的總碳排放量;幾小時後,美國最大石油財團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改選董事會,減碳派至少攻克兩席,勢必加快這家保守企業轉型進程;在跨國能源公司雪佛龍(Chevron)同日的股東會上,61%股東支持公司進一步減排,48%議決要求公司就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商業影響提交報告。

(2021年05月28日專欄)有研究說,到了二○五○年,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會比所有魚加起來都要重。另一篇反高潮的學術論文則由漁業專家Cornelia Dean執筆,指掠奪式的商業捕漁平均每一分鐘從海中撈走五百萬條魚,若捕撈持續透支,二○四八年的海洋只餘一片空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