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訂定合理按金 谷回收率促減塑

datetime2023-02-04
分類
標簽
images

(2023 年 2 月 4 日 專欄)記者問,跌跌碰碰的垃圾收費,會如期在年底實施嗎?我說應該可以,但減廢成效成疑。這絕非刻意「柴台」,反倒是特區政府在自拆招牌。

當局過往推銷廢物收費政策,不時借用台北、首爾的亮麗例子,例如說南韓人在開徵垃圾收費後,人均垃圾棄置量大減4成;台北實施有關政策10年後,人均家居廢物量更大幅下降65%,為香港投射出堆填區瘦身可期的盼望。

台北廢物徵費 22載仍經得起考驗

可是,待法例通過後,環保官員在去年11月被問及減廢預期效果時,卻竟回覆答案難料,還列出箇中3大不確定的因素,即垃圾收費成效、人口和經濟增長的變數。

大家都沒有水晶球,沒有人能確切預測10年之後的事情,但回看原環境局《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的圖表(見圖),我們倍感納悶。難道這些年來首爾和台北的經濟沒增長嗎?人口沒有增加嗎?怎麼人家的廢物量可以持續下跌,香港官員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覺得圖表數據只顯示到2011年好像有點過時,那讓我告訴各位,到了2022年,台北市的廢物棄置量仍然較法例實施時減少了35%;也就是說,歷經22個寒暑後,其減廢措施仍然經得起考驗。

不談未來,說當下好了。

環保署最近叫停指定垃圾袋的招標程序,險些陷入出師未捷的困窘。部門解釋,原來26份標書雖然都符合技術要求,但標價全部高於預期,當局為求壓低成本,新標書將刪去「必須在香港設廠」的要求,而垃圾袋內回收物料的最低比例,亦從原本的50%大幅下調至20%。

標價超預期 指定垃圾袋招標煞停

部門制定標書前,理應與業界「摸底」,以評估成本及技術要求,怎會臨門「撻Q」?在港設廠的土地和人力成本肯定較高,可是從扶持本地綠色產業和就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很應該保留一定配額予「本地製造」,包括在標書上額外加分,提供土地支援,以及預留足夠的建廠時間。

大減回收物料比例 減廢大倒退

至於大幅降低垃圾袋回收物料的比例,則是減廢大倒退。香港的廢塑料高踞都市固體廢物的第二位,應善加吸納成為垃圾袋的部分材料,若果因為本地回收系統未健全,例如未全面推行中央收膠計劃、廢物收費未出台等,以致廢塑料供不應求,標書大可列明按年遞增比例,像是由20%起跳,逐年增至50%,而非因降低成本而變相「投降」。

談到減塑,環保署很快便會推出飲品膠樽(PET)的生產者責任法規,不過至今收到的風聲,每個膠樽的回贈/按樽金額仍然維持在一毫的低水平,與國際間平均一元相去甚遠,並且要待2025年才落實;相較之下,遲來先上岸的新加坡,宣告將在2024年實施有關政策,按金由港幣5毫起跳、最多達到1.1元的水平。

特區政府宣稱,近年PET回收率有17%,並不理想,敢問環保署何來的信心,認為那麼低的按金能帶動高回收率?如果又是不確定,那就請當局參考國際做法,訂定相應合理的按金及回收目標。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事務總監
2023 年 2 月 4 日

香港經濟日報 訂定合理按金 谷回收率促減塑

我們重視您的隱私

我們使用 cookies 來增強您的瀏覽體驗,提供個性化的廣告或內容,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通過點擊“接受所有”,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