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小蜻蜓的力量

images

(2021年12月17日 專欄)十二歲的Nina喜歡到河溪看蜻蜓,水質愈乾淨,蜻蜓愈多,是天然的環境監測器。這種親水的小昆蟲羽化以後,想飛哪,就飛哪,看來優雅又靈巧。Nina就愛牠的自由自在,名字中的Aeshnina便取自發音相近的Aeshna(晏蜓屬,蜻蜓的一種);她更立志「成為強壯的女人,要探索全球世界」,恍似是隻監察環境的小蜻蜓。

再聽到Nina的消息時,她已是個十四歲的少女,應邀出席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 26),在面向世界的講台上,向大人和年輕人訴說塑膠垃圾貿易如何傷害她在印尼的家鄉。這,就要從二○一九年說起。

那年某一天,她與爸爸在家鄉的Wringinanom村散步,看到路旁有大堆垃圾,憑包裝上的文字認出很多來自德國、美國等歐美國度,心裏冒出大問號:這些十萬八千里外的垃圾,怎麼會出現在我家門前?

Nina像隻忙碌的小蜻蜓,四處探問,尋根究柢,最後發現本地再造紙廠進口的廢紙,很多都是掛名廢紙的「羊頭」、夾雜着低端塑膠的「狗肉」。紙廠抽走廢紙後,便由廢塑回收場接手,從髒兮兮的垃圾中揀出能賣的塑膠轉售。Nina說,這些工場大多是山寨式經營,每個工序都以環境質素作代價,污染重重。撿完不要的便扔到河裏,或在家門前燒掉,甚至賣給工場當燃料做豆腐,而噴出污染黑煙,在十分鐘車程距離外的家中也看得到。

看得見的污染固然可怕,但看不見的威脅可能更大。籠罩着陣陣黑煙的工地上,有野放的雞四處啄食,牠們產下雞蛋內含的致癌物二噁英,濃度最高相當於越戰期間美軍投下的、惡名昭著的橙劑。

年紀小小的Nina與同學收集這些洋垃圾,拿回學校展示,二○一九年又動筆寫信給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質問「為何總是把垃圾出口到我的國家?」、「為啥不好好在你們家處理?」她又寫信給德國總理麥克爾,說「我不想吃有塑膠的魚」。其他收信人還包括澳洲、加拿大等國的首相和總理們。

Nina喊出大家都熟知的問題和道理,但出自童稚之口,那份純真,格外有道德力量。德國和澳洲駐印尼的大使,在二○一九年先後與Nina等孩子會面,前者更答允會收緊出口印尼的廢物管制。至於美國輸出印尼的廢紙量,亦從二○一八年的90萬噸,減少一半以上至二○二○年的40萬噸。

介紹各位上網搜尋《Four girls, three continents, one mission》這紀錄片,從中感受Nina那份純真的力量。她和很多來自不同國度的孩子,正承受着大人遺下的污染毒害。

說完Nina的故事,我也在此告訴大家,在二○二○年,香港出口第三多廢塑膠的國家是印尼,重2,631公噸,數量為二○一七年135噸的十九倍。不敢說這些廢塑膠都是垃圾,但香港是世界垃圾貿易的自由港,對於發展中國家受到的荼毒,責無旁貸。

盼環保署和海關把好關,扛上大人應有的責任,等到童稚的信來質問時,就醜死怪了。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1年12月17日 明周文化

We value your privacy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serve personalized ads or content, and analyze our traffic. By clicking "Accept All", you consent to our use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