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News Articles

塑膠垃圾貿易 港怎脫「自由港」污名

datetime06 Feb 2021
Category
Keywords
images

(2021年02月06日 評論)立法會周前討論香港廢物政策,多位議員關注香港「洋垃圾自由港」的角色。環境局官員就此大派定心丸,指近年經香港轉口的廢塑膠量已大幅減少,上述情況已是「歷史事件」,又預期管制塑膠垃圾貿易的《巴塞爾公約》今年起實施後,經香港轉口的塑膠垃圾將進一步跌至「微不足道」的數字。

業界轉運圖利 非「微不足道」

隨着中國2018年收緊「洋垃圾」進口,香港轉口廢塑膠數量已從2016年的270萬噸,大減96%至去年的9.6萬噸。從數字看,難怪官員樂觀地說這是「歷史事件」。然而,國際刑警去年8月發表《戰略分析報告:自2018年1月以來全球廢塑膠市場的新犯罪趨勢》,在在提醒全球塑膠垃圾貿易不單並未衰落,反而方興未艾,推算市場大餅將由2016年估計的348億美元,大幅增長近45%,至2022年500多億美元的大肥肉,並且吸引黑社會等不法分子來分一杯羹。從這個角度看,數字既非「微不足道」,亦非「歷史事件」。

中國關上洋垃圾的進口大門,經香港轉口內地的塑膠垃圾自然減少;但國際刑警報告強調,最新的垃圾貿易運作趨勢,是把轉口的自由港(Free Trade Zone)偽裝為貨物來源地,從而轉運他國。報告更點名香港,指出2019年入口馬來西亞的七個裝載塑膠垃圾的貨櫃,正正經由香港轉口,為的是掩飾貨物來自比利時的事實。也就是說,香港的垃圾貿易中轉角色,依然關鍵。

綠惜地球分析廢塑膠貿易數據顯示,美國是香港最大的廢塑料來源地,該國在2020年,合共向香港出口約7.5萬噸廢塑膠,佔本港總進口量的25%。問題是,美國是發達國中唯一的《巴塞爾公約》非締約國;在公約實施後,更有迹象顯示,不法業者正透過轉運墨西哥等迂迴方式,把低端塑膠轉口,香港政府是否又有對應措施?

國際刑警的報告也指出,不肖業者眼見《巴塞爾公約》正式管制塑膠垃圾貿易,斷不會笨笨的在貨櫃貼上「塑膠垃圾」幾個大字,改為奉上虛假的報關文件。

承官員貴言,我也期望未來的塑膠垃圾貿易量「微不足道」,但哪怕只有一、兩個貨櫃的塑膠垃圾,一旦非法傾倒在發展中地區的窮鄉或郊野,當地根本欠缺資源及設施妥善處理。且用官員說的9.6萬噸廢塑膠換算,便是5,300多個滿滿的貨櫃。對發展中地區而言,何苦「微不足道」?

全球製造出太多難以處理的即棄塑膠,意謂垃圾貿易量絕不會「微不足道」;而發達國家尚未建立起具效益的再造系統,也因此國際間藏污納垢的垃圾勾當,仍不會是「歷史事件」,而只會以更刁鑽的形式在南北國之間流竄,當中還需要自由港當白手套。

抽查重點貨櫃 發牌規管商家

筆者無意責難環保部門和海關不力,反而寄予深切期望,趁《巴塞爾公約》的契機做好監督、情報收集及抽檢貨櫃,以洗脫垃圾貿易自由港的污名。以下拋磚引玉,提出建言:

一、重點抽查廢塑膠主要來源地的貨櫃,包括非締約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德國、比利時、英國等地的廢塑膠貨櫃;

二、一旦抽查發現廢塑膠貨櫃屬受管制廢品,應立即對外公布;

三、每個季度,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滙報把關工作,主動披露廢塑膠貿易的種類、進出轉口、抽查貨櫃及檢控執法的數據與進度;

四、嚴格管制本地廢塑膠進出口,以發牌制度規管本地廢塑膠貿易及再造商家。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1年02月06日 香港經濟日報

We value your privacy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serve personalized ads or content, and analyze our traffic. By clicking "Accept All", you consent to our use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