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新聞文章

樽蓋蓋不住的真相

datetime2022-06-10
分類
標簽
images

(2022年6月10日 專欄)回收膠樽前要否除掉瓶蓋?這爭論再過幾年應該不復聽到,因為可口可樂五月推出了樽蓋相連的設計。


新設計剛在蘇格蘭推出,二○二四初會擴展至全英國實行,預計這風潮隨後也會吹到香港。

 

樽蓋相連行內說法叫「繫留」(attached caps),設計概念類似飲品鋁罐的內嵌式拉環,開罐後不會與容器分離,如是者,既增加一併收集瓶子和樽蓋的回收效益,同時避免消費者有或無意地遺落樽蓋,影響市容,甚至成為撐塞野生動物腸胃的毒物。

 

可樂的新聞稿指出,這次的設計改革,為公司朝循環經濟踏出重要一步。

 

環保組織Ocean Conservancy推動淨灘活動三十五年,發現膠樽蓋經常名列前茅;在二○二一年被撿到四十多萬個,成為第五多的海洋廢物。這項設計改革正好回應問題。

 

對環境有裨益的舉措,值得支持,不過說到變革初衷,且讓我補上幾筆。

 

與其說可樂為塑膠污染主動出擊,不如認清這是歐盟二○一九年一籃子的限塑政策使然。當年歐盟留意到海洋垃圾中,飲品膠樽、塑料瓶蓋等數量均屬前列,於是制訂法令,要求飲品商在二○二四年前轉用繫留設計,否則便做不到歐盟的生意。

 

飲品大戶並沒有積極響應,倒以更新設計或增加成本為由,趁政策醞釀期間去信理事會企圖阻撓。此事被英國的《獨立報》於二○一八年十月踢爆,新聞標題毫不客氣直批「世界最糟糕的污染者促歐盟理事會成員國廢除解決塑料污染的計劃」(The world’s worst polluters urge member states in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to scrap plans aimed at 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

 

報導揭發,這些「最糟糕」的污染巨企, 包括可樂(對,就是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和達能等。而代表歐盟飲品業利益的業界聯會亦發表報告,指新規定將耗用更多塑料,導致更多的碳排放,帶來龐大的經濟損失。說白了,就是不想被管。

 

《獨立報》報導刊出前一周,國際環保組織「擺脫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 首次發布全球海洋垃圾品牌調查,指出在可識別品牌的海洋垃圾中,可樂、百事、雀巢佔量最多;在歐洲所檢拾的海廢中,這三家企業佔比更接近一半,有不可推卸的減塑責任。

 

退潮時,除了見到誰沒穿褲子,也會在灘岸垃圾中,盡見企業迴避承擔污染的劣跡。


朱漢強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

2022年6月10日 明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