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山徑」是指山徑地表能夠支持當前和預期的適當用途,對相鄰的自然生態系統和文化資源產生最低的影響。

 

如果設計、建造和維護得宜,山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泥土分叉,季節性泥濘和水士流失。山徑不應傷害自然動物群,也不需要經常轉路線和大規模維修。(註1)

  本頁圖片/檔案 - img-01

如何達至可持續山徑?

 

香港作為彈丸之地,卻擁有世界級自然景觀,面對密集的康樂需求,我們更需要具可持續概念的郊野資源管理及教育,建立良好的郊遊態度,合力保持香港山徑的自然之美以及它的社會價值。

可持續山徑的五大元素
I
規劃
ico-sustainable-element-01
按保育、教育及康樂目的,制訂合適的山徑設計及管理策略。完善的山徑規劃可增進旅遊體驗值,將遊人引離野外風險,達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功能,以致減低長遠維護成本。
II
設計
ico-sustainable-element-02
山徑的走線、鋪面及坡度會影響水在表土上的流向及滲透程度,影響人的使用習慣。理想的山徑設計可以減少雨水及人為使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升山徑承載力,平衡人的需要及保育目的。
III
建造
ico-sustainable-element-03
以天然材料、人手為主、因地制宜的方式建造山徑(手作步道),可將建造山徑時對周邊環境的破壞減到最低。
IV
維護
ico-sustainable-element-04
定期回訪修茸,修復耗損的山徑及損壞的去水道,並按使用者需要及環境改變等因素調整山徑的維護措施,長遠可減少山徑的大規模維修之需要。
V
教育
ico-sustainable-element-05
透過教育提升公眾對可持續山徑的認識,避免不當行為加速山徑損耗,實踐無痕山林。
保護山徑小貼士
1.

在可承受地點進行活動

1.

在可承受地點進行活動

  • 可承受力較高的地方進行集體活動
  • 優先到訪有管理維修的山徑
  • 在指定單車徑進行單車活動,在指定地點進行露營活動
2.

行正路

2.

行正路

  • 勿胡亂開闢小路或捷徑
  • 走在原有山徑上,避免踐踏周邊植被
3.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3.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 帶走所有不屬於山野的東西,不留下任何痕跡
4.

勿破壞山徑上植物及植被

4.

勿破壞山徑上植物及植被

  • 植物可保護表土,減低水土流失

 

1. Hugh Duffy,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可持續山徑指南:山徑評估,規劃和設計草圖》,2007 年;最初發表於 1991 年的科羅拉多州立山徑通訊,《開發可持續山徑走廊: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