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he Green Earth

廢塑傾倒協議 如何扳倒政治巨人的?

(2019年5月19日)廢塑污染像一場跨地域跨物種的流行病,最高的山上有、最深的海床有、動物體內有、植物的土壤有、我們的食物也有,試問人類又怎能獨善其身?最新消息是,5月10日,管制全球有害廢物貿易的《巴塞爾公約》(全稱《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修訂案意外獲得壓倒性通過,把低端廢膠貿易納入管制,發達國家不得再以「循環再造」之名,行以鄰為壑之實。

環保團體促請環境局完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條例

(2019年5月6日新聞稿) 七個環保團體今天(五月六日)主動約見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要求當局釐清及完善《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下稱垃圾徵費條例)的細節,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執法及監督措施、專款專用分配,及擴大版的回收塑膠的計劃等。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勿糟蹋郊野

(2019年5月4日) 香港郊野公園2018年接收了多少遊人垃圾?答案是3,000公噸,把重量演算成20克的飲品空膠樽,就是147,600,000個。太多個零不好數?對啊,那就做好減廢,一齊努力減掉幾個零吧。

促請當局做好減廢教育 避免即棄用品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2019年4月29日新聞稿) 漁護署自2015年推出「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運動後,郊野公園垃圾量持續下跌,2018年更創2008年以來的新低,但仍有3,000公噸,相當於郊野遊客人均棄掉244克或12個膠樽的重量 (以每個膠樽重20克計算)。綠惜地球調查了12條熱門山徑四千五百多件垃圾,發現佔頭三位的垃圾:食物塑膠包裝、膠樽和紙巾已高佔一半的垃圾量,反映遊人在減廢及公德心上仍須努力。

回樽機的春秋大夢

(2019年4月23日)要在臉書「賺Like」,貼出膠樽回收機的信息準沒錯。膠樽回收機,就是會掃描樽身條碼,然後芝麻開門般開口接收瓶子,再跟手奉上還按樽押金或消費優惠的設施。

膠袋暴走

(2019年4月4日) 最近常在麵包店前站崗,統計顧客使用膠袋實況。印象最深的,是有港鐵乘客一口氣買八個獨立包裝麵包,店員也一口氣再「豪」他三個大膠袋,手腳麻利地分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