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he Green Earth

不惑黃頴灝

(2020年1月9日專欄) 跟黃頴灝(Allan)落社區回收膠樽,半天把16噸貨車塞個大半滿。卸貨時,近六萬膠樽傾倒地上,看起來非常壯觀,但原來只重1.4公噸(卸下膠樽的盛況)。一天下來,開支多少?原來除200元油錢外,還得算進車費和黃穎灝的工錢;而1.4噸已是一星期的收集量了。

2050年資源枯竭 搭上「滅絕快車」?

(2020年1月11日報導) 2050年會是怎樣的世界?國際規劃、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Arup)做了預測。那是個叫「後人類世」(Post anthropocene)的未來,環境和社會狀況都有改善,全球以「地球優先」,大部分企業擁抱綠色經濟圈,人人按各自的碳排放份額過活,全球氣溫增幅遏抑在1.3℃之內,海水上升幅度低於預期。

防治水銀污染 市民亦有責

(2019年12月28日報導) 水銀含劇毒,卻非香港人關注的污染焦點,但問題一直存在。今年8月下旬,便有中成藥製造商因旗下兩款白鳳丸含過量水銀而需要回收;最近更有香港出口商涉嫌非法輸出水銀廢物,遭入口國調查。香港2018年處理的水銀廢物,高達226餘公噸。

飲品膠樽品牌調查年度報告(2018-2019)

(2019年12月27日報告) 環保署2015年發表《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指本港海上垃圾 95%源於本港,餘下 5%來自香港以外。如此調查結果,顛覆了不少淨灘者的想像:「外來垃圾豈止 5%?」也因此,我們帶著疑問與探究精神,開展了綠惜地球廢飲品PET樽品牌調查。

政府補貼定價 廢紙業怎渡危機?

(2019年12月14日報導) 關注基層的藝術家程展緯幾日前在臉書發帖:圖是拾荒長者推着滿載廢紙的手推車,文字是「依家一車紙皮12元,大埔紙皮3毫(1公斤),報紙5毫。」婆婆辛苦半天,掙不到一個飯盒,既為拾荒者難過,也為廢紙出路擔憂。

綠色一定環保?

(2019年12月12日專欄) 什麼顏色最能反映環保?綠色貼近自然,肯定大熱跑出;如果還有助銷售,更加無得輸。
韓國大賣的燒酒玻璃瓶,過去都是透明的。九十年代有商號破天荒改用綠色樽身,以大自然的清新形象,成功搶佔市場,其他競爭對手也跟着顏色走,紛紛轉用綠色,成為「顏色銷售」的成功案例。